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末,英国经历了一连串动荡的王位更替与政教之争。在这段历史中,宗教不只是信仰,更是国家体制、社会结构,乃至个人命运的决定力量。从亨利八世的离婚风波,到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折中策略,再到斯图亚特王朝的内战与革命,宗教冲突几乎贯穿了英国的每一次政治转折。

亨利八世的六个太太。虽然结了又离,离了又结,不尊重太太,但是亨利八世却尊重了一夫一妻制度。

亨利七世:统一国家,削弱贵族

玫瑰战争结束后,亨利七世上台。他一方面通过联姻整合了兰开斯特与约克两大家族,另一方面着手削弱贵族的军事力量,建立一支听命于王权的常备军。他所追求的是一个稳定的国家,而非宗教上的大变革,但他的儿子却走上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。

亨利八世:一夫一妻制下的政教革命

亨利八世的问题从婚姻开始。他与第一任妻子 Catherine of Aragon 一直未能育有男嗣,出于对王位继承的焦虑,他决定与她离婚。但作为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,他必须获得教皇的批准。然而教皇拒绝了这项请求。

在当时的英国,即便是国王,也遵守一夫一妻制。结婚在教堂举行,被视为神圣的盟约,必须由上帝祝福,未经许可的离婚等于违背神意。

面对教皇的否决,亨利八世决定脱离罗马教廷,成立了 Church of England(英国国教),并自封为教会最高领袖。这一举动,既解决了他离婚的问题,也直接引发了英格兰的宗教改革。

他一共结婚六次,但是每次婚姻依然是“一夫一妻”模式,反映出当时即使王室也要在宗教架构下遵守婚姻制度。

Bloody Mary:宗教反扑与鸡尾酒的历史回响

亨利八世死后,他的儿子 Edward VI 即位,短暂地将英国进一步推向新教体制。Edward早逝后,他的同父异母姐姐 Mary I 登基。

Mary 是 Catherine of Aragon 的女儿,信仰坚定的天主教徒。她一上台就废除新教政策,恢复与罗马教廷的关系,并对新教徒展开残酷迫害。她在位期间下令处决超过280位异见者,因而得名 “Bloody Mary”。

这个称号流传至今,并衍生出你在英国酒吧中常见的**“Bloody Mary” 鸡尾酒**。这款饮品以番茄汁为基底,颜色鲜红,象征血色,加入伏特加、辣椒酱、柠檬汁和芹菜盐等调料,带有辛辣感,就像她的统治一样火辣而残酷。

伊丽莎白一世:沉默的信仰与英式教堂的诞生

Mary I 去世后,Elizabeth I 即位。她是一位极具政治智慧的统治者,面对宗教撕裂的国家,她采取了最有英国特色的方式:妥协。

她确立的 Church of England 既不是彻底的新教,也不完全是天主教,而是一种折中的模式。你可以信仰自己内心的宗教,但你必须每周日来教堂礼拜。信仰是什么不重要,行为上的服从才是关键。

英国国教的礼拜制度在形式上保留了许多天主教的特征,例如:

• 有固定的圣餐礼(Holy Communion)

• 有穿长袍的神职人员

• 有节奏稳定、应答式的仪式

• 会掰圣饼、饮圣酒作为仪式中心

这些礼仪让许多百姓在情感上仍可延续他们原本熟悉的宗教形式,从而缓解了社会冲突。

更重要的是,从这一时期起,所有英国人都被要求在每个星期日去教堂。这项法律对社会的长期影响极其深远。直到今天,你仍可以看到英国乡村或城市中密布的教堂,有些村庄甚至没有学校,却有一到两座教堂,这就是这一传统的产物。

教堂文化的遗产:从停车免费到商店关门

今天的英国,依然保留着很多源自伊丽莎白时代的宗教制度痕迹。例如:

• 周日大多数城市的停车是免费的,因为这原本是人们去教堂的“神圣时间”,不应收费

• 很多商店在周日不开门或只营业半天

• 周日是法律规定的“静默时间”,即便在法律松动后,人们依然习惯不在这天举行大型活动或工作

这些看似生活琐事的背后,反映的正是英国数百年来的宗教制度对社会节奏的塑造。